拉脱维亚
简介:拉脱维亚共和国(拉脱维亚语:Latvijas Republika),简称拉脱维亚。国名源自民族语,意为“铠甲”、“金属制的服装”,是一个位于欧洲东北部的议会共和制国家。西邻波罗的海,与在其北方的爱沙尼亚及在其南方的立陶宛共同称为波罗的海三国。东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二国相邻,全国总面积64589平方公里。
官方语言:拉脱维亚语
主要宗教:基督教路德宗、天主教
教育:拉脱维亚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允许私人办学校。大学实行公费和自费两种制度。主要高等院校有:拉脱维亚大学、里加工业大学、拉脱维亚农业大学、波罗的海俄罗斯学院、拉脱维亚医学院、拉脱维亚海洋学院、拉脱维亚音乐学院、拉脱维亚艺术学院、拉脱维亚警察学院等。 创办于1919年的拉脱维亚大学是建校最早的大学,现有14个院系,2008/2009学年度在校学生2.3万人,教学科研人员993人。
简介:爱沙尼亚共和国(爱沙尼亚语:Eesti Vabariik,英语:Republic of Estonia),简称爱沙尼亚,与南方的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并称为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位于波罗的海东岸,芬兰湾南岸,西南濒临里加湾,南面和东面分别同拉脱维亚和俄罗斯接壤。国土总面积45339平方公里,主体民族为爱沙尼亚族,总人口131.3万(2015年),首都塔林。
官方语言:爱沙尼亚语
主要宗教:基督教路德宗
教育:著名高等学校有塔尔图大学(University of Tartu),建于1632年瑞典国王阿道夫·古斯塔夫二世(Gustavus II Adoplphus)统治时期,1919年由古斯塔夫学院改称塔尔图大学,被尊为“爱沙尼亚的启蒙圣母”,爱沙尼亚许多政要和知名人士均毕业或曾任教于该校。设有神学、法律、医学、哲学、生物和地理、物理和化学、教育、体育、经商管理、数学和信息科学、社会学等11个学科,下属10个系和研究所。师资人员共1368名,其中教授131名。学生1.8万人。托努·莱特萨尔(Tonu Lehtsaar)代理校长职务。
塔林大学(英语:Tallinn University;爱沙尼亚语:Tallinna Ülikool)是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市中心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是由塔林市的多所知名大学和学院合并成立,也是该国发展得最好最快的大学。校内学习资源丰富,有5%以上的国际学生。是波罗的海地区的一所国际性高校,与全球多所大学有合作,是著名欧盟项目Erasmus的交换院校之一,隶属于: 欧洲大学协会(EUA)、欧洲首都大学网络(UNICA)、波罗的海区域大学网络(BSRUN)。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教堂
首都塔林
立陶宛
简介:立陶宛共和国(立陶宛语:Lietuvos Respublika,英语:Republic of Lithuania),简称立陶宛,位于波罗的海东岸,与北方的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并称为波罗的海三国,东南邻白俄罗斯,西南是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和波兰,首都维尔纽斯。立陶宛是一个拥有辉煌文明的历史古国 ,1240年成立立陶宛大公国,1569年与波兰合并成波兰立陶宛联邦, 成为欧洲强国之一,并与俄罗斯一直在北欧和东欧争霸,后由于国力衰退,成为俄罗斯帝国的附庸国并最终遭到吞并。一战时被德国占领,1918年2月宣布独立,但在二战时又遭苏联吞并,1940年成立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脱离苏联再次独立,直到1991年9月6日苏联才承认其独立。后加入欧盟和北约。
官方语言:立陶宛语
主要宗教:天主教
教育:立陶宛教育管理机构主要是教育和科学部、议会教科文委员会和科学委员会。重大教育问题由议会或政府与科学委员会协商决定。采取10年基础教育制度,即初等小学(1~4年级)、基础中学(5~10年级)。基础中学毕业后,学生可选择进入高级中学(2年)、职业学校(3~4年)、音乐学院(6年)或职业教育中心。高级中学毕业后可进入高校进行为期4~5年的本科学习。此外,立还设立强化高中(通常为私立中学,4年)、特别学校(为残疾儿童而设)和青年学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