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信息网 /

Employment information

当前所在页面: 首页 > 招生就业 > 就业信息网

就业动态|| 优化公共服务形式,提升大学生就业服务效能

来源:0 发表时间:2022-04-12 13:00:00 浏览次数:6045

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首次突破千万,受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多重因素影响,就业形势严峻复杂。为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好就业,教育部近期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的通知》,决定开展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要求各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工作、生活和发展情况,主动走进园区、行业、企业,通过走访与相关单位建立就业合作渠道,充分调动校友等各方面资源,努力为毕业生挖掘更多岗位资源。

可见对于目前大学生就业,社会各方面均给予了高度重视,相关政策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然需要从理论上进行系统探索,在机制上进行创新,进一步精准施策,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效能。笔者认为,高校毕业生是支撑我国新经济发展的宝贵人力资源,就业问题是暂时和局部的。在深入分析现状、原因、当前就业新特点基础上,提供更多优质和精准就业信息,建立基于科学预测基础上的大学生就业景气预警系统等就业服务,可以有效减少大学生就业去向的盲目性,降低结构性失业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效能。

多重因素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

就大学生就业环境而言,相关理论认为对就业的需求是一种派生性需求,有什么样的经济状况就有什么样的就业水平,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就业结构。近年来,由于我国外部经济环境急剧变化,使得我国相当一部分产业发展遇到阻力,造成就业需求相对下降。同时,疫情对国内外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它不仅影响着人们对就业的期望,也影响着社会交往方式,进而对大学生就业产生重要影响。

就大学生供求结构而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生物科技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加速,就业市场对于人才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甚至一年一个样。因而加快改革进程,优化招生结构,使专业培养方案更加切合经济发展和产业变革需要是当务之急。

就大学生求职意愿而言,目前不少大学生对于就业市场也存在不切合实际的想法和期待,近年大学生中出现的“慢就业”等新情况值得关注。

致力提高大学生公共就业服务效能

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新形势,政府部门可通过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效能来应对。其中,要高度关注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问题。应提供更加精准化的促就业举措,包括就业管理、就业信息服务、就业指导等,特别需要通过建立大学生就业预测预警系统,以提高公共服务的针对性和社会效益。

优化产业结构是前提。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大学生总量、占比、结构和质量均有较大提升空间,大学扩大招生是大趋势。劳动者受高等教育比重相比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之所以大学生出现就业难,深层次原因在于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由于我国经济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发展滞后,因此经济增长率虽高,但就业仍出现困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校毕业生需求增多,要以打造经济升级版为契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尽可能为大学生多提供就业岗位。而且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为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应该成为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体,这也符合第三产业具有较强岗位吸纳能力和劳动力承载能力的特点。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经济创新层出不穷,才能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出巨大就业空间,将利于保障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平稳。

优化预测预警是基础。随着经济发展,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一是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变化,加大对大学生供求形势和趋势的监测和预警。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与否和市场环境也有密切关系,通过预测系统提前了解人力资源市场需求趋势,使其与外部环境、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发展趋势保持高敏感度。二是在对大学生就业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对深化高等教育专业改革提出建议,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在专业设置、教材教学改革等方面采取举措,及时将市场需求反映在教学过程中,提升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使求人倍率保持在合理区间。总之,建议将大学生就业预测预警系统建设纳入政府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之中。

优化公共服务是出路。稳就业和保就业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公共就业服务题中应有之义。政府可着力优化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服务,因人而异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就业服务。在扩大招生的同时,需要高校根据市场需求优化专业结构,紧扣产业结构变动趋势,致力使大学生供求趋向一致。同时要鼓励大学生提高基本素质,增强就业的市场意识和适应能力。(作者:李萍 谌新民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广州流动人口与人才服务研究中心)